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心晴大讲坛之心悦讲堂第六期 | 从存在主义的视角下浅谈“成为你自己”

2023-05-25 09:25: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5月25日下午,心理学院举办的心晴大讲坛之“心悦讲堂”第六期于一课西102顺利开展。本次讲座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专职心理教师许梓彦作为主讲嘉宾,心理学院攸佳宁教授为讲座主持。

1.jpg

许梓彦老师结合存在主义的知识和自己以往的工作的经验,为师生带来了题为从存在主义的视角下浅谈“成为你自己”的分享,向我们讲解了存在主义视角下四个不同的议题:自由、孤独、意义与死亡。

2.jpg

首先,许梓彦老师用心理学里非常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引入对“自由”话题的探讨,通过讲述自己人生中的抉择经历来揭示人生意义的探索和重构,引出了“世界不存在唯一的真理,每个人对世界有不同的建构”、“未来由当下构成”等存在主义的观点。

在讲到“孤独”的议题时,许梓彦指出孤独有三种:人际孤独、存在性孤独和内在孤独。面对孤独的痛苦,人们本能地想要去逃避,就会出现回避孤独的行为,我们应当避免把他人当做回避孤独的工具。接着,他用一个儿子和他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的故事来说明我们与他人应该如何从“我与他”的关系转变为“我与你”的关系。

对于“意义”,很多人试图用酗酒或者吸毒等行为填满自己的空虚,他们通常觉得“生活好无聊,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这样就逐渐陷入了“存在性空虚”。许梓彦老师用一个例子进一步对这个“意义”的命题进行说明,即北大教授所提出的“空心病”,这是现代一部分人缺少人生意义的一种常见状态。紧接着,他用一个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创造意义或者寻找意义。

许梓彦老师说:海德格尔的关于“死亡”有“忽略存有模式”和“注意存有模式”两种状态,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忽略存有模式”,只有拥有边界体验时,才会切换到“注意存有模式”。“死亡并非一个时刻,我们一直都在体验死亡”。

3.jpg

最后,同学们请许老师详细谈谈对他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许梓彦老师认真地做出了回答,使得大家对这次讲座有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对存在主义的自我认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4.jpg

                                     

攥稿:赵成思

初审:罗霜珠、陈怡欣

复审:攸佳宁

终审:刘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