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促进学生更高效利用数据、更深入解读数据,对交叉滞后模型有更深刻的理解。2023年10月26日下午,第十六届“勷勤论坛”心理学院分论坛之基于交叉滞后的纵向研究专题讲座于石牌校园心理学院5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心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心理学博士方俊燕老师将作为嘉宾进行分享,方老师专攻的方向为心理学现代统计原理与技术。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SSCI以及C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单篇论文在谷歌学术中最高引用达104次,参与译著《元分析研究方法(第五版)》。方俊燕老师就读华南师范大学期间曾获得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华南师范大学第十届研究生十佳优秀学术论文奖。
方俊燕老师首先介绍了交叉滞后的含义、基本形式与目前的应用现状。方老师讲到,近年来追踪研究中流行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因为其能揭示变量之间的滞后、历时性影响关系,进而为因果关系的论证奠定基础。因果关系的建立需要明确的时间顺序:先因后果,因此交叉滞后模型适合用于探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尤其是纵向关系。
接下来,方俊燕老师结合实证研究案例介绍了多种包含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常见的模型包括:交叉滞后面板模型(CLPM)、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RI—CLPM)、结构化残差潜在曲线模型(LCM—SR)。方俊燕老师强调要注意模型之间的差异和关联,不同模型存在一定关联且结构相似,但各个模型的使用情境不同,所能提供的变量发展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若无明确理论对模型进行预设,那么很有必要进行模型比较和模型选择。
结合实例了解了交叉滞后模型相关理论后,方俊燕老师最后讲到了如何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研究目的、理论背景或经验以及模型拟合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模型。不同模型在变量关系的判断上可能给出不同的结果,实践中应当有模型选择和模型比较的意识。
在答疑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方俊燕老师耐心解答。至此,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吴子悠
初审:梁丽仪
审稿人:李彤、孙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