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结合大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建强心理人才队伍,畅通教师发展渠道。”为了帮助心理学院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的实践探索路径,2024年5月16日下午,心晴大讲坛之心育讲堂第十期:“漫步教学,探索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的实践探索”讲座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714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讲座由心理学院新师范教育教研中心主任黄喜珊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的主讲老师是魏楚珊老师,她是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中心小学心理教师,也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兼职导师,番禺区魏楚珊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丰富的一线课程教学和班级团体辅导经历,曾发表教学论文5篇,主持市级区级课题3项,曾获第三届广东省心理教师技能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两次获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讲座开始,魏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讲座的大致构成,包括心育课程设计的理论资源、心育课程教学的实践思考、心育课堂教学行为的应变和心育课程设计的资源积累这四部分。魏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同学们谈论现实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重点分享了她在小学教学的经验,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建议。
魏老师首先指出,在学校见习期间,提升教师的胜任力至关重要。同学们可以通过策划心理活动月方案、提供个案心理辅导、进行课题数据分析以及教学等活动来提升能力。同时,新入职的心理老师在理论知识和教材使用、课程设计实践、课堂管理和纪律问题、引导和辅导技巧等方面可能会有困惑。她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详细介绍,并建议大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魏老师还强调了一些重要的面试考评因素,如第一印象、教学风格、课程因素和加分亮点,这些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提升和训练来提高。
在讲座的主体部分,魏老师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即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相容性原则。设计有效的心育课程首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有科学性、积极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其次,要对教学方法加以精细设计,应注重活动性、体验性和多样性;再次,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提升逻辑性,加强辅导性,促进生成性,避免对学生产生伤害;最后,提供心育课程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从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实效,避免多媒体喧宾夺主,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其需求和特征,再进行活动设计,使课程更贴近学生。
魏老师表示,每一个课例都需要经过深入细致的打磨,这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最终达到充满温度、深度、流畅,教师娓娓道来,令学生难以忘怀的高境界。魏老师就自己原创的几个发表课例进行了详细解析,如《我是好奇小博士》、《遭遇大个子》、《主动表达身心悦》、《让我们做朋友吧》,她深入地讲述了每个课程在四个阶段的活动设置,并带领现场的同学们亲身体验和理解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与目的。最后,魏老师再次强调了心理课中团体运作的四阶段模式,指出要在不同阶段设计安排不同的活动,需要任课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精心策划。
在讲座的最后,老师针对同学们关于课堂应变的疑惑进行了详细解答,表示这是需要积累经验的过程,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同学们换位思考、唤醒共情并彼此尊重。同学们对魏楚珊老师的分享表达了衷心的感谢,至此,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夏蕾
拍摄:冼铎
初审:罗霜珠
复审:魏楚珊 黄喜珊
终审:刘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