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由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承办的构建“二维防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专项工作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提升我省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全省21个地级市共有67位代表以及相关领导、媒体朋友参加了此次会议。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三级调研员刘慧萍,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雷,省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郑希付,省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何先友,省中心办公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罗品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省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冬梅主持。
开幕式上,何先友首先代表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提到心理危机干预是守护社会心理健康的重要防线,也是心理学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社会关切的直接体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与省中心携手,为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管理能力,以及掌握校园危机事后处理的工作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工作。郑希付在随后的发言中表示,省中心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如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等。针对当前形势,省中心的下一步将织密更广、覆盖更加有效的预防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强化“家校社医”协同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最后,刘慧萍对参会代表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各地市教育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第二,省中心和各地市中心要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防护网络;第三,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坚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能力。
会上,莫雷对构建“二维防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他指出,当前我国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危机干预方面,依然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危机干预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防病”,忽视了心态波动这类内源性心理状态对危机行为的突发性影响。随着中小学生危机事件的日益严峻,心理服务工作依然存在诸多迫在眉睫的难题。为了弥补上述不足,莫雷领衔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心理病变-心态激变”的二维分析模型。为此,莫雷提出了三点构想:构建“防激变+防病变”二维防控的心理干预服务机制;构建“实时掌握舆情,主动开展服务”的危机干预模式;研发人工智能心理危机实时监测与紧急干预的科技平台。
罗品超随后对校园心理危机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了专题报告。校园心理危机服务体系的构建从依据、内容和保障三个方面展开。根据防病变与防激变的二维防控思想,构建防变双通道。通过学校与精神卫生中心和公安部门的协作实现精神障碍筛查,通过了解掌握学生个人性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对刺激性事件的预防与干预,实现学生心态危机管理。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专家指导的双轨赋能模式为校园心理危机服务体系构建保驾护航。上午议程的最后,课题组测评技术开发负责人郭永兴博士从理论、设计的角度深度解读了学生心理危机风险评估的可操作性,并通过高效组织施测、区域分析报告、实时过程监控、多重预警筛查、一键智能分析、分层级报告反馈等多元化手段搭建起平台与服务,确保了“二维防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落地实施。
下午,与会代表分片区对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的现实困难与解决措施进行了主题研讨。代表们积极发言,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认识,尤其是“二维防控”理念在危机干预工作中的实践运用。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撰写 阎 晗
初审 罗品超
复审 何先友
终审 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