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心理学院邀请到了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王雨吟向同学们做关于“自我悲悯与健康”主题的分享讲座。讲座顺利进行,王雨吟用实践结合研究的方式介绍了“自我悲悯”的相关知识。
讲座起始,王雨吟老师从人们在困境中处理问题的各种不利方式,如花大量时间反刍、无端提前忧虑未来、对别人暴怒、逃避等等切入主题,给大家分享了解困的技巧:初级技巧是分散注意力、转移思想、处理工作或者一些杂事;高级技巧则是“改变现状”,在应用这一技巧时应注意做好“全盘接纳”,相比接受,接纳要更为主动,用一句“悦纳”来形容也不为过。同时也要牢记接纳与改变并不冲突,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而是要本着螺旋上升原则循序渐进。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自我悲悯”,王雨吟老师说:“它不是教大家如何改变、如何取得更高成就,而是让大家有力量去面对,让生活中的我们感到更加健康幸福。”
自我悲悯,即在处于逆境或面对挫折失败时,个体能以自我友善的、非批判式的方式对待自己。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专业词汇,她分享给大家几个要诀:一是正念,即接纳自己当下的体验,觉察此时此地但不作判断,同时避免过度沉溺;二是普遍人性,要认识到大家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痛苦,同时避免自我孤立;三是自我友善,在遭到困境时,像对待所爱之人一样以友善、关心来对待自己,同时避免过度自我批判。
从是什么到怎么做,接下来王雨吟老师向大家讲授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我悲悯,并在身体、思维、情感、关系、精神五个角度上做了细致划分,以便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从实际的应用方法举例说明,如可以做一些让身体感到滋养的活动,将温暖的手放到心口上;思维上允许想法来来去去,不苛求太多,也可以平时想好一些让自己安抚、平静的意象并在难过时调动它们;情感上对自己感受友好些,多参与一些真正让自己感到愉悦的活动;关系上与他人联结,对他人的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回自己;至于精神上,有一个丰盈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真正愿意坚守的价值体系并付诸行动是最佳……
“世界很大,人生也很大,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也许只是一些小小波澜。”情绪有三个基本系统,自我悲悯不是规避风险与威胁,也不是追求刺激和奖赏,而是安抚——它和安抚系统相关,让大家恢复休息,获得平静、安全和幸福。王雨吟老师用一棵“自我悲悯之树”为本次讲座做了总结——“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不断浇灌必将繁盛。”不必繁盛于高成就,而是繁盛于自洽、内心的充盈与幸福。
最后,大家一起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同学们也用热烈的掌声再次表达了对王雨吟老师的感谢。
攥稿:李禹潼
摄影:左思琦
初审:陈怡欣 罗霜珠
复审:攸佳宁 刘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