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建设
一、学科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学位点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著名心理学家阮镜清教授创立,一直以来在国内享有重要影响。近30年来,心理学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华师心理学科的建设历程:
1950年:由著名心理学家阮镜清教授创立;
1981年:获批心理学专业硕士点;
1982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莫雷教授是第一届硕士生);
1984年:首批获批教育心理学博士点(莫雷教授是第一届博士生);
1986年:二级学科教育心理学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1997年:通过国家立项成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3个第一层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200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批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心理学一级学科获批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9年、2012年:连续两次位居全国心理学科第三名(两届的第一、第二名均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
2012年:年获批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
2017年:最新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并列A+;
心理学科有优良的传统与团队精神,长期以来秉承“爱国、拼搏、合作、创新”的团队精神,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价值取向,注重团结协作,共同发展,队伍既稳定又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凝聚力强。这就是心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华师心理学科一直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因此形成了一个注重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强大队伍。心理学科一贯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创新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团队负责人莫雷指导的两名博士生(王穗苹和王瑞明)的博士论文分别于2002年和2011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五年来,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又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在PNAS,Celebral Coetax等心理学顶级学术刊物发表系列论文。
二、人才培养
1.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
2018年九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心理学院基于国家的教育发展方向,根据教育部的具体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提出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立足国际研究前沿和社会实践需求,培养创新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
心理学学位点将过去的“先打好扎实基础再进行科学研究”的培养模式改为“以前沿的科研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科研前沿”的培养模式。建立“国际研究前沿跟踪”机制,实行“区域联防”和“盯人防守”策略,让研究生立足国际研究前沿开展研究。在执行“以解决问题的研究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的培养模式外,还建立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高研究生学以致用、创新应用的能力。
围绕培养目标,心理学学位点制定了完善的培养方案,一贯注重培养方案的全面贯彻落实。近五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心理学学位点有效地达到了目标要求,尤其在实践创新与学术研究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做研究顶天立地,干事业三无一有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心理学学位点尤为注重立足国际前沿和社会实际需求,形成了“做研究顶天立地、干事业三无一有”的培养特色。
在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中注重“做研究顶天立地”。“顶天”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立地”既重视实践应用研究,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在学习态度上,倡导“三无一有”,既“无周末无节日无假期,才能事业有成。”
总的来说,“做研究顶天立地、干事业三无一有”这一培养特色是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取得了突出成效的关键所在。
3.培养要求和培养方式
按学校规定,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考试(考核)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才可以提出学位申请;而博士研究生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一定的科研标准,才能申请学位。
心理学学位点一方面重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另一方面也特别重视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学院设有专门的伦理道德委员会和学位分委员会,定期审查研究生的研究方案,进行学术道德方面的审查和接受相关投诉。学院和导师双管齐下,确保研究生保持公正与诚信,恪守科学研究的学术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三、思政教育
1.正确政治方向作指导,价值引领“三通过”
心理学学位点一直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教学与科研,导师队伍具有爱国爱民的情操,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心理学学位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总的模式和主要特色是:学院出政策、建氛围,导师以身作则、积极引领,研工办做好服务,抓好落实。
具体来说,研究生的“价值引领”离不开以下三个重要途径:
(1)通过思想引领实现价值引领。方向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等价值观念植根于学院全体老师的内心,因而从平时的舆论宣传、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都融入了这些正确的政治思想元素,在不知不觉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通过科研引领实现价值引领。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对科研价值的认识和科研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成就感。
(3)通过实践引领实现价值引领。这方面主要是通过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体验自身成长提升和社会奉献的价值。
基于这些途径,学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行了多方面宣传,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开设学院党建专栏,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组织“我是咨询师大”赛、优秀学生交流会、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研究生参观三大会议遗址、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参加广东德育成果展;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积极组织思想方面的教育学习活动(如十九大精神学习、党章学习等)。
通过上述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学院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学院研究生分会近五年连续获评“五星研究生分会”或“红旗研究生分会”称号,团总支也获评“先进团总支”;获“南粤优秀研究生”等各类荣誉称号的研究生人数在全校居于前列。心理学院从成立至今,研究生中没有出现过一例违反政治安全、违反社会稳定的个案。心理学院培养的学生都是政治方向正确,具有爱国精神的合格人才;培养的很多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应有的社会贡献。
2.开拓思政教育新成效,应用网络思政新对策
面对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批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对于思政教育的发展,心理学院研究生也有自己的“对策 ”:通过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阵地强化思政教育。
首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身的“成熟”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
其次,发挥新媒体的“思政”功能,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引导营造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
最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给目标给任务给适当压力”,学生任务重了,生活充实了,就会自主减少不必要的滥用网络行为,就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例如科研和实践能力训练等。
四、展望未来
王瑞明副院长作为心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分享了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他说道:“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的成效越来越突出,吸引力越来越强。我是2001年来华师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硕博连读,2006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我是华师心理学科接受的第一个免试推荐研究生,我读研那年,心理学研究生只有21人,并且有几个人第一志愿没有报考华师,是调剂过来的。而这十几年来,心理学研究生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吸引力越来越强。2018年,心理学科招生的全日制研究生达到了188人,是我读研那年的9倍。更重要的是,近五年来,报考人数是招生简章中招生人数的十几倍,上线人数是招生简章中招生人数的四、五倍。2019级的推免生复试,来我们学科面试的推免生人数达到了81人,最后我们录取了62人,其中985/211学校毕业的推免生达到了50%。这些充分说明了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心理学学位点将继续秉承“爱国、拼搏、合作、创新”的院风,坚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发扬“做研究顶天立地、干事业三无一有”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心理学科再上新台阶。
(2019年3月更新)